
扩大进口是国家实施贸易强国战略的需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对外贸易进出口额不断攀升,从1979年的293.3亿美元增长到2018年的4.6万亿美元,40年间增加了近155倍,对外贸易迅速发展,贸易大国地位不断稳固。但是目前中国的对外贸易依然处于“大而不强”的阶段,进出口商品结构有待改善,服务贸易发展依然滞后,仍旧处于全球价值链U形曲线的底端。出口产品科技含量和附加值偏低,走出去的企业和出口产品的品牌效应和国际竞争力不足。在进口方面存在产品来源地集中、高度依赖发达国家高科技产品、进口定价权缺失等问题。中国已经进入由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转变的阶段,需要进一步优化外贸结构和质量,深化全球价值链参与程度,提升自身的创新能力和国际市场竞争力,争取早日完成“从大到强”的转型。
在英国首相特雷莎·梅2日提议下,当地时间3日早上,特雷莎·梅同科尔宾就再次向欧盟申请推迟“脱欧”日期开始进行讨论。英国媒体报道说,工党可能将同政府就“脱欧”达成某种协议、而不再推动举行“二次公投”;然而,特雷莎·梅此举被一些坚定的“脱欧”派保守党议员指责为分裂了保守党,而将“脱欧”的决定权交给了工党,部分保守党成员声称将辞职。3日上午,威尔士事务大臣尼格尔·亚当斯宣布辞职。
进博会:扩大进口的新平台2018年11月,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在上海成功举办,成为中国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的又一重要举措。同时,进口博览会将成为常态化展会,每年举办一次。这意味继自贸试验区之后,中国扩大进口又增添了一个新的平台。中国举办进口博览会高度契合了中国消费者对高品质、高标准进口商品的旺盛需求,并为全球贸易商品提供了展示平台。该平台为国内消费者提供了更多接触大量优质商品与服务,以及高端技术的机会,并通过上海辐射到全国,构建起全球性的消费进口网络资源,有利于满足国内消费者实现消费多样化和美好生活的需要。
一、对已发行企业债券情况开展专项检查请各省级发展改革委对辖区内已发行、仍处于存续期的全部企业债券组织开展一次专项检查。检查应重点包括以下内容:(一)存续期债券总体情况。包括存续期债券支数及规模、各年度还本付息额、发行人行业及区域分布等情况。
利用并购重组获得所需技术、专利、市场、人才等创新要素做优做强,已经成为科技企业发展的普遍规律。“以境外市场为例,高科技企业的并购重组更为活跃。”有业内人士指出。这种鲜明的并购需求,决定了科创板的重组规则必然是更加市场化的发行定价、更灵活的分类监管,也意味着这一切宽松政策的前提,应当是重组交易成为科创企业基于发展规律、出于商业逻辑的选择。
投资者本周迎来了一些重要的银行业财报。高盛(GS)周三宣布业绩远超预期,美国银行(BAC)也报告了强劲的财报,二者股价均录得上涨。在此之前,花旗集团(C)、JP摩根大通(JPM)以及富国银行(WFC)等均公布了财报。摩根士丹利(MS)将在周四发布财报。